(本文原稿于2015年11月登载在《北美文学网》(ureader.net),在2018年4月5日清明节再次转载,以纪念我的母亲以及天下伟大的母亲,作者:苏东波)
母亲在我心目中,一直是是一个中国个普普通通的女性,一位中国式的女人,妻子,母亲。
可是今天,我感到她是一位普通而有些不平凡,充满人性光辉的人。中国历来有盖棺定论的说法,也许今天我的感受更能准确地总结我母亲的一生。
2015年11月8日清晨,母亲病逝世的消息,传到了美国我的家中。我最悲痛,也是最恐惧的一刻终于无情的来到我身上。
第一次面对父母离世的我,同时也有一点恐惧,一种对死亡的恐惧。
母亲病逝后两天,我以最快速度,乘中国海南航空的客机,在24小时之内就赶回到国内我老家。
在殡仪馆,我看到母亲慈祥地躺在那里,我心中的恐惧感,顿时消失,而且悲伤感也减轻了许多。逝世后的母亲的面容,没有痛苦,怨恨,充满平和,安详,我心中有一丝放心了,母亲,你可以安心走好了。
1998年母亲(右二)访问美国时,98年感恩节在芝加哥美国牧师家做客(右为父亲)
两天的悼念活动,不分白日黑夜,都络绎不绝的有亲友来参加悼念。几乎我父母家族的所有亲戚家庭或者代表,以及社会朋友,母亲生前的工作单位,退休中心,以及亲友的工作单位,都参加了悼念活动,送了花圈。
几十位亲友陪我们渡过了守灵的一夜,人情的温暖冲淡了我们心里的悲伤,让我感到了人性的力量。如果说悲痛可以化为力量的话,整个过程中人情的温暖和关怀也把我们的悲痛化为了力量。
今年8月,我专程从美国赶回国内,探望病重的母亲,在陪伴她的10几天的时间里,天天都有亲友来看望她,送礼物。也就是这个机会我见到了许多多年未见面的亲友,他们都对我说我母亲善良,充满爱心,都对他们有个帮助,是个好人,希望她能康复。
我9月初返回美国后,到母亲逝世的两个月时间里,也几乎每天都有亲友和亲友的单位职工前去看望。从这么一个过程,我感觉到了中国人的亲情,人情文化的伟大。这样的人情温暖,让我这个在美国生活20几年的人,充满了对中华传统和文化的钦佩。
从这一过程,让我再次更深刻的了解了母亲的一生。就如我在我的传记《外面的世界》一书中所追忆的,在我从小的心目中,母亲是一个美丽,善良的女性,对他人充满爱心,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亲友,都对她的有爱念念不忘,她一生,总是尽可能去帮助,关心他人,自己却不愿意去麻烦别人。
我最初对母亲的记忆,大概应该从文革时代开始,那时她是缝纫厂(现在应该叫服装公司)的一名裁缝,在那个时代属于有手艺的人,所以有许多人有求于她。由于她设计,裁剪的衣服式样,款式都非常好合身,乐于助人,有求必应,帮亲友做衣服一般都不收手工费,所以找她帮忙做衣服的亲友特别多,她在还要带我们三个子女,所以她总是非常忙碌。
其后的一生中她用各种方式帮组过许许多多的亲友,凡是和她接触过的,都对她的爱心念念不忘。
就如在追悼会上的悼词里说的,母亲勤劳简朴,钟厚善良,充满能干,自强自立,默默奉献。母亲相夫教子,把我们子女抚养成人,健康成长。
她对我们子女,也是一生充满关爱,我们长大成人后,从不向子女要求什么。我多年来从美国寄给她的钱,听说她很少花,都存下来拿去帮组别人去了。我们每次给予母亲什么东西时,她总是说:“不用了,你们自己用吧”。
鲁迅说过一句话“吃的是草,挤出的是奶”,形容不求得到,默默奉献的人性,我母亲也应该是这种人。
因为这种人性,她的善良,她的爱心,在她生前博得了无数亲友的爱戴,这种影响,在她逝世后两天的悼念活动中络绎不绝的悼念人群中,得到了浓缩式的体现。
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,但她的一生,充满人性的光辉,平凡而伟大。
从这个过程,我感到,善良和友爱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东西。